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要  闻

筑牢抢险救灾的“红色堤坝”

——河南三所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救灾一线守初心担使命

【字体:

  近期,河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郑州市24小时之内降雨量达到457.5毫米,7月20日16点-17点的降雨量高达201.9毫米,突破历史极值。中国农业科学院位于河南的郑州果树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棉花研究所以及新乡综合试验基地都受到暴雨洪涝灾害影响,职工和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农业科研和生产设施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在灾害面前,河南三所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部、院党组的安排,坚决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救灾一线筑起一道道“红色堤坝”,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迅速行动 筑牢坚强堡垒

  危急时刻,灾情就是命令。郑果所作为受灾最早、最重的单位,所党政班子迅速、果断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副所长刘崇怀、曹珂任一线总指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抢险救灾,副所长刘崇怀坚持前往水深1.3米的种质资源圃查看灾情。综合管理处、科研管理处、兴研公司等各部门紧密配合、紧急部署、快速应对,第一时间有力有效开展抢险工作。

  

  郑果所受灾后,位于新乡和安阳的灌溉所和棉花所也相继遭遇暴雨天气。灌溉所领导班子紧急召集全所党员干部、职工、学生投入到所区、新乡基地、洪门基地的抢险救灾之中。棉花所党政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全所人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迅速筑起防汛救灾的钢铁长城。

  冲锋在前 彰显党员本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抢险救灾中,河南三所的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带领群众冒雨奔赴一线,妥善处理各类险情。

  7月20日下午,郑果所所区内的水位一次次刷新纪录,实验室严重漏水漏电,更严重的是危化品库和危废品库存在被积水淹没的险情!关键时刻,党员于巧丽带领数十位科研人员穿戴好防护设备,携带危化品专用转运箱涉水成功将全部危化品安全转移至暂存间。迅猛的洪水冲垮了瓜类种质改良中心种子库墙外围栏,党员路绪强在过腰的积水中奋力排水,全力抢救浸泡的种子。

  灌溉所西门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就是承担新乡市排涝的主要干渠——卫河,而灌溉所的地势比卫河河面足足低了十多米。21日晚,面对极强暴雨和倒灌洪水,全所党员冲锋在前,铸就抗险减灾的关键防线。24日,卫河北环决堤,洪水冲向研究所大门,广大党员分工合作加高防御工事、清理路障、堵塞漏点、抽排积水,为关键设备加盖防水膜。党员朱东海连续几天日夜奋战在抢险一线,直至积水消退。

  

  “风雨面前一起扛!”棉花所党员带领青年职工、研究生、棉花实验班本科生和留学生等成为抗汛的主力军。棉花种质资源库存放着建所60多年来收集的12000余份宝贵资源材料,党员杜雄明带领大家用沙袋封堵门、窗。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上涨的雨水最终止步于窗台的高度,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团结一心 共同渡过难关

  郑果所于巧丽、张慧蓉回忆说,“我们科研楼一层大型仪器设备价值1千多万元,我们几十人全部自告奋勇冒雨来抢险,力气大的扛沙袋,力气小的抱吸附棉,在实验室门口筑起挡水墙,大型仪器室内的水位最终仅为20公分。”

  “新乡基地果园的水退的慢,大家想方设法找设备、找物资,尽快抽水排涝。王力荣副所长与我们一起几天几夜奋战在基地,保试材、保苗,大家都是一起挤在工具房休息。”王新卫感动地说。

  

  灌溉所妇委会主任乔冬梅说:“我们新乡卫辉是泄洪区,很多家庭搬离家园,多家救援单位从全国各地赶来,我所多位女职加入全市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家自发为战士们制作绿豆汤,组成‘煮汤’‘运汤’‘送汤’三支小分队,还有很多同志在家参与附近的防汛救援活动。”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坚持‘汛退人不退’,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恢复重建和生产自救,另一方面我们按照部院党组的部署派出专家驰援省内的受灾县,为恢复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用实际行动践行‘中棉所精神’。”棉花所所长李付广坚定地说。

  初心使命,汇聚强大力量。随着积水的逐渐退去,阳光重新普照大地,河南三所的一排排沙袋显得格外醒目,党员群众肩挑背扛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尽管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后续的补救工作也很繁杂,但大家相信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很快可以渡过难关,继续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TOP